近年来,龙里县矛盾纠纷高发。为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发挥人民调解 “第一道防线” 作用,龙里县创新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助力平安建设。
一是构建高效调度处置体系。县级统筹协调,县委政法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建立定期调度机制,针对金融领域矛盾化解、法院诉前案件分流等情况调度,解决工作问题,发动全县力量参与。县综治中心联合多部门,不定期会商金融矛盾成因与化解梗阻,落实责任,从源头解决问题。同时,依据数据定期分析,对矛盾突出领域预警,调整工作重心,指导排查化解。强化基层支撑,镇(街道)、村(社区)发挥外围摸排职能,统筹网格长、网格员等参与调解,开展下沉调解和涉诉当事人联系方式修复。
二是打造专业处置队伍。发挥公证处作用,推动公证处与相关部门构建多渠道化解机制,建立 “公证 + 法院” 联动,县司法局增派人员到法院立案庭参与诉前调解。以公证处为核心对 82 件案件当事人开展信息修复,已修复 20 余人信息。组建 “大调解” 队伍,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诉源治理办公室(大调委),从多部门抽调 9 名经验丰富人员组建县级调解队伍,5 人集中在县综治中心攻坚重点难点纠纷。充实金融专业力量,针对金融矛盾特点,将 8 名律师、1 名公证员、1 名退休法官充实到金融调解委员会,引入银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到公证处任顾问,提供专业指导。
三是打通多元化解渠道。公证处主导非诉化解,县公证处协调金融、法律资源,整合人力,构建非诉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金钱给付类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广赋强公证,宣传引导群众选择非诉渠道,发挥公证专业性、文书效力性、机构权威性,与法院优势互补,减少诉讼案件。建立联动模式,公证处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动,设立金融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创新 “调解 + 公证 + 仲裁” 模式,减少商事借贷诉讼案件。运用仲裁兜底,发挥民商事仲裁兜底作用,将不愿调解案件引入仲裁,削减进入法院案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