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位统筹聚合力。将专项整治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调度涉企执法、罚没收入等关键事项,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开展专题调研5场次,有力推动问题解决。建立“牵头部门+执法单位”协同机制,明确司法、财政、发改等部门任务清单,通过执法督导、政企座谈、数据研判等方式开展4次“解剖式”问题研究。对自然资源、市监、应急等重点部门开展实地督导20余次,实现责任落实、底数清理、问题整改全覆盖,确保整治无死角。
二是靶向整治破难题。聚焦“五乱”突出问题,分类施策推动整改落地,以“清单化”查纠乱收费,联合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对594项收费项目、146项行政审批、755项行政许可及中介服务全面排查,发现并整改乱收费问题1个。组织31件规范性文件自查,杜绝违规设罚。评查2022年以来大额罚款卷宗200余份,同步监测罚没收入动态,确保执法处罚合法合规。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65次,依托“扫码入企”系统开展检查250次,企业迎检负担有所下降。
三是标本兼治求实效。通过严督实改,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2人受到党内纪律处分,62人通过第一种形态教育提醒,形成有力震慑。注重成果转化,县级共出台各类制度20项,办结群众可感可及实事22件,如规范市监局水费收取、简化企业审批流程等,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