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贵州黔南涉企检查服务“五步走” 释放营商环境新活力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清晨八点,位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产业园区的贵州金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已经开始嗡嗡作响。公司总经理彭俊站在生产线旁,看着工人熟练地封装产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踏实笑容。“放在以前,这个点说不定正忙着整理迎接检查的材料呢,现在好了,‘综合查一次’把麻烦事都理顺了,我们能专心搞生产了!”彭俊的感慨,道出了黔南州众多企业主的心声。

这仅是黔南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场关于涉企检查的“减法革命”,正让这里的营商环境焕发出蓬勃生机。

曾经的“高频打扰”:企业肩上的“无形担子”

时间拨回2024年底,彼时的黔南州企业圈里,“检查”还是个让老板们头疼的词。“今天市场监管局来查食品安全,明天环保部门来查排污,后天消防又要上门,一个月下来,光应付检查就得停好几次产。”

回忆起过去,位于福泉市化工产业园区黔南某化工企业负责人李女士无奈地说,最忙的时候,她的办公室抽屉里堆着七八份不同部门的检查通知,“每次检查都要准备一堆材料,工人得放下手里的活配合,订单赶不上的时候,真是急得睡不着觉。”

这样的困扰,并非个例。黔南州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资刚介绍说,从2024年12月,黔南州司法局组建工作组,电话抽查全州66家企业,带着“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走进12县(市)的司法行政部门和29家行政执法单位。电话抽查里,企业主们吐槽“检查频次太高”;蹲点调研时,执法人员也坦言“上级要求多,重复检查难免”。数据背后,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像无形的担子,压得企业难以放开手脚往前跑。

黔南州委领导在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调研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工作

“不能让‘执法’变成‘扰企’。”调研结束后,黔南州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彼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黔南州迅速响应,一场旨在为企业“减负松绑”的改革,开始悄然酝酿。

破局的“五步妙招”:把“多次跑”变成“一次好”

2025年3月,一份《黔南州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印发,为这场改革按下了“加速键”。没有华丽的口号,只有实打实的“五步走”:精准画像、科学统筹、动态调整、事前预告、闭环管理。每一步都踩在企业的“痛点”上,每一招都透着“精准服务”的温度。

在黔南州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列着各部门报备的检查计划。“你看,这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原本要接受应急、环保、市场监管3个部门的检查,现在我们整合后,由应急部门牵头,一次上门就能查完所有事项。”黔南州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负责人王文艳指着屏幕上的表格介绍说,2025年全州274家执法部门报备了39565家次检查计划,他们像“拼图”一样,把同一企业的多个检查需求“拼”在一起,最终让16697家次检查计划压减到10416家次,减少了6281次打扰,平均压减率达37.62%。

这样的“整合魔法”,不止体现在计划里,更落在企业的实际感受中。“以前检查前没个准信,突然就来了;现在牵头部门会提前3到5天通知,我们有足够时间准备,还不用反复接待不同部门。”彭俊的农产品企业,今年上半年只迎接了一次联合检查,“市场监管查原料、卫健查卫生、消防查设施,一次就搞定,没耽误半天生产。”

县市监局联合县应急局在贵州一鸣蓝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检查

更贴心的是“动态调整”的灵活。如果企业遇到突发情况,或者部门有紧急检查需求,黔南州司法局会按季度微调计划,既不搞“一刀切”,也不让“灵活”变成“随意”。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2166家次联合检查顺利落地,计划实施率达63.2%,那些曾经的“乱检查”,渐渐没了踪影。

如今的“安心生产”:营商环境里的“暖心答卷”

走进都匀市黔南州某装备制造企业的车间里,数控机床正在精准切割零件,车间外的公示栏上,一张“综合查一次”检查结果单格外醒目。检查时间、参与部门、发现问题、整改建议,一目了然。“现在不仅检查少了,流程也更规范了,连‘扫码入企’都用上了,不用再填厚厚的纸质表格。”企业负责人赵刚拿出手机,展示着“扫码入企”的记录,“执法部门都在用这个系统,检查全程留痕,我们也更放心。”

这份“放心”,藏在一组组亮眼的数据里:2025年1至6月,全州入企检查次数比去年同期减少7254次,同比下降38.13%;截至今年9月,整治“乱罚款”问题113个,退还企业48.73万元,行政罚没收入同比下降25.17%。更令人振奋的是,黔南州“综合查一次”机制,还作为全州唯一项目,入选了2025年贵州政法领域改革示范项目省级项目库。

数据之外,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度”。李女士的化工企业,今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了不少;彭俊的农产品公司,今年又增加了不少商超订单;赵刚的装备制造企业,签下省外的大订单。“以前总担心检查耽误事,现在能一门心思搞研发、拓市场,这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赵刚的话,说出了黔南企业家们的共同感受。

如今,走进黔南州各县市的产业园区,灯火次第亮起。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谈笑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发展交响乐”。这场始于“为企业减负”的“综合查一次”改革,用一次次精准的统筹、一个个贴心服务,让企业卸下了包袱,让营商环境充满了温度。这就是黔南州给企业最实在的“暖心答卷”,也是这片土地上,政府与企业同心共促发展的最美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