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筑牢权益保障“安全网”。开通“绿色通道”减流程,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法律知识薄弱的特点,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材料、优化审批环节,实现“家门口办、一次办好”,避免老年人“多跑路、反复跑”。2025年以来,已完成赡养纠纷、财产继承等领域法律援助代书9件,提供法律咨询31人次。联动部门解积案。针对历史遗留、涉及多主体的维权难题,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合核查、法律释责、多方协调,化解老年人权益纠纷,切实解决“维权无门”问题。
二是织密风险防范“防护网”。实行线下“本土化”普法,结合农村老年群体特点,县司法局创新普法载体,融入生动案例,以“民法典上集市”等活动用山歌解读养老法律条款,搭配村居法律顾问现场答疑;赶集日设普法展板,直观展示“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让法律知识“听得懂、用得上”。2025年以来,组织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活动30余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00余人次。线上“互动式”普法。依托“法治长顺”抖音、微信平台,推送民法典答题、防养老诈骗山歌视频及典型案例,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创新普法融赛事。依托农村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开展“送法进赛事”,将敬老法治观念融入日常,扩大宣传覆盖面。2025年举办了“金蛇闹新春 欢乐游神泉”篮球赛等赛事,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搭建矛盾化解“缓冲网”。强化人员保障,完成10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工作,积极吸纳“两委”成员、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各类人才进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多元联动化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建立“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联动司法行政、公安、村“两委”等各方力量,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合力攻坚、深度化解。2025年以来,共排查调解赡养老人类疑难纠纷16件,均圆满调解成功。
四是打造惠老服务“连心网”。针对性上门服务,实现特困老人“免跑腿”。针对老人“跑不动腿”的顾虑,创新推出《长顺县特困供养人员遗赠扶养协议公证联动机制》,联合民政部门、村委会推出“上门服务套餐”,由村干部摸排需求、民政干部核实资质、公证员入户办理,全程无需老人出门。2025年以来,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理公证服务11件。联动帮扶,精准减负“免费用”。提供“公证+法援”全流程服务,主动引导符合条件老人申请法律援助,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针对银行等机构业务衔接问题,安排工作人员陪同办理、现场解释,确保服务“不断档”。2025年以来,为特殊困难人群办理公证减免公证费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