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经验】百泉湖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经验做法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基本情况

黔南州独山县百泉湖村隶属于独山县百泉镇,近年来,百泉湖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巩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强组织、优治理、保稳定、促发展”为主要工作思路,不断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求突破,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经验做法

(一)组织建设坚强有力。一是优化结构。优化村“两委” 班子老、中、青结构,注重把产业能人、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以及乡贤选进村“两委”,换届结束后,班子平均年龄由46岁降为3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21%提升到43%。二是健全组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狠抓村级工会、妇联、残联、综治等十大组织建设,圆满完成十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级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民主管理。强化民主意识、抱团意识、规矩意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产业发展劲头十足。一是抓产业升级。以3000余亩“百泉湖村拉外种植基地”为中心,擦亮州政府授予的“万亩生态植物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品牌,强化种植技术服务,推进品种更新和种植结构优化,辐射周边扩大至5000余亩。二是抓产销对接。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拓展网络销售平台,主动对接贵阳、广西 柳州等周边市场和广州地区一线市场,畅通产销渠道,推动以精品水果为主导的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三是抓业态丰富。以“塘表人家”为中心,开发出生态垂钓点、种植体验园等业态,推出田园风情等体验项目,与村内苹果山庄、百泉湖、凉亭湖一起初步形成县城南郊“旅游观光带”,吸引约10万人次观光游乐,实现旅游收入约600万元。四是抓创新驱动。积极响应州级、县级号召,以扎实有效举措纵深推进“村社合一”机制,积极探索“四力”发展模式(社企联营型、资本盘活型、村庄经营型、服务创收型),走出了独具特色的“1+4”增收致富新路子,不断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基层治理卓有成效。一是专项整治。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处、家庭矛盾化解、陈规陋习破除等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二是评选先进。评选孝老爱亲示范户、家庭教育示范户、助人为乐示范户、遵章守纪示范户、自立自强示范户,推进文明村寨、示范村寨创建活动,共评选示范户150余户、先进村寨10个。三是宣传典型。通过微信群、抖音、乡村大喇叭、宣传栏、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以及好邻居、好婆媳、好家庭等身边典型,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四是成果转化。探索实践出“五加五推”工作法及“五好五强”办振兴实事基层治理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州、县各级高度认可和广泛推广,先后荣获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黔南州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等荣誉。

三、经验亮点

一是成立以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为双队长,村“两委”成员、驻村队员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百泉湖村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深入组(寨)开展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到点、线、面相结合,让法治精神落地乡村、扎根群众;二是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效应,全面压紧压实网格员、联户长民主法治创建责任,常态化开展“民法典进万家”活动,群众法治意识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家庭邻里矛盾纠纷达到了“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基层自治成效;三是将法律顾问纳入基层“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组织架构,让法律顾问充分参与到基层治理、建设、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中来,为村级乡村振兴事业相关工作、机制合法性当好“参谋”、把好“关卡”,切实保证基层各项工作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四是在原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基础上,结合百泉湖村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升级打造一个法治长廊、一个法治广场,进一步提升村级法治文化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